暑假上投資學時,教授放了一部電影,是關於一個被派駐到新加坡的負責衍伸性金融商品專員,如何搞垮英國一老字號銀行的故事。主角在電影裡並非是因為貪,而是因為不甘心輸,或者說,不想讓老婆和其他人失望。我才知道,原來人性的某些盲點,也很恐怖。
我知道自己也是如此。因為不想讓別人失望或擔心,所以當問題發生時,常常不會去反映,我希望可以用自己的力量、努力,去彌補去完成任務。明明我的信念和你的預期有很大的落差,但當你要求我說話時,我說出口的並非我心所想,感覺自己不斷地在撒謊。
上了幾堂課後,許多觀念不斷地挑戰原本你所想,社會科學原本即是個沒有絕對答案的學科。我深切地知道,我滿腹的疑問,理性下,若交給所謂的真理,一切都會有解答。但是我的「感性」卻一直抵抗,不是我不相信,是我不甘心。
某天參加了北區青年政策論壇,我們這組的題目是「如何提升青年就業力」。在這兒,我不討論其相關對策,因為在某一個因素上,我被矛盾和困惑包圍。高中開始,想訓練「獨立思考能力」和「批判力」是我念大學的原因之一。自傳也是這樣寫著,老師也是這麼說著。然而,那天我們看到一個資料。全世界的企業所希望人才的10大能力,沒有前面我所提的那兩項。當下,我無法思考什麼政策、方法。只是空白,和莫名的難過。或許你會說,大學不是職業訓練所啊!我也是這麼以為。但當我想到自己只是個未出社會,自以為有理想的傢伙時,便無法如此簡單的說服自己。我好奇,修習我認為重要的能力,和踏入社會的差距,為什麼這麼大?尤其是我剛開學一禮拜,突如其來的衝擊真的很大!不過,後來我說服自己,我們永遠不知道,未來我們面對的問題是未知,因此也不知道現在我所學是否派不上用場。就好像豆豆說,感覺自己時常是在歸零學習,但又不完全是歸零。
因為是社會科學的關係吧!許多堂課不斷地在挑戰我過去的思想,和我們過去所學、所認為的「事實」。大人們像我們道歉說:過去灌輸你們簡單的事實是因為這個世界、社會和真實,太複雜!那麼,我又怎麼知道,你現在所說就是真的?不過我真的對此感到很興奮!
我好喜歡後現代主義。如果人類一切的問題、麻煩都交給上帝解決...我好難說服自己完全接受。
從因為對社會無知,而活得開心;到知道世界很黑暗,而痛苦;最後,我知道世界很黑暗,但我仍可以活得快樂。是我覺得很有趣的地方!
我猜,美好的關係是真的存在,只是它可能不能永遠,但是它確實存在過。